中国工业报:浅析工匠精神

最近三年由于工作原因,每天都要与企业老总们直接或间接的联系,每每谈及与德国、日本制造业的差距时,最抢眼的一个名词就是“工匠精神”。目前股市动荡不安,这个词出现的就愈发频繁。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?又该如何培养?笔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,努力尝试着去解读这个厚重的词语,旨在抛砖引玉,希望更多行业同仁关注和思考我国制造业的明天。 
  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、精一行,务实肯干的工作心态,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,不断向前的工作激情。 
  工匠精神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的归属感问题。正如古人所讲: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只要肯俯下身来,踏踏实实做事,富有成效的思考和钻研,持之以恒的尝试与探索,三到五代人的积累和沉淀,公司产品品牌将会享誉全国、甚至全球。则诸多百年企业将屹立民族之林,制造强国也将崛起于东方! 
  如此看来,制造行业所有的企业和员工都需要工匠精神!那么如何俯身?如何踏实做事?如何培养工匠精神?我们从企业、个人两个层面去寻找方法。 
  从企业层面来看,一个企业如何解决人的归属感问题?归根结底,就是要保证那些肯做事、能成事人的基本权益,即不让老实人吃亏,保证踏踏实实做事人们的权益。有些行业、有些企业的某些人十分轻易的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社会资源,如此就严重伤害了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对行业、企业的信任度,这些人就会重新审视人生的归属感问题。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拥有完善、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,如此,才不惧厂外飘摇风雨。 
  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,决定了企业是否需要培养工匠精神。2015年上半年,制造行业部分企业订单严重不足,但产品专、精、特、奇的企业销售额仍处于增长的态势。最近一段时间,在我国建厂或甚至直接收购我国优秀企业的外资企业日益增多。这些外资企业市场进攻步伐的加快,制造业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残酷。 
  同时,随着地球村交通的便利以及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,当全球范围内运输费用下降、生产自动化提高程度达到某一个临界点时,国内诸多依靠国外关键功能部件的企业就会堪忧,国外企业也许会直接生产成品进行销售。关键功能部件,是需要长期的技术开发和积累,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精力和时间的结晶。就企业长期利益来看,必须培养技术人才,富有成效、持久地开发关键核心技术,才能直面国内、甚至全球制造业激烈的竞争。 
  因此,建议企业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围绕树立百年企业展开和制定。具体来讲是以培养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、人生观为基础,用合适、合理的利益分配为辅助,企业负责人以正和诚引导员工往正能量的方向走。相对德国、日本等国,我国百年企业数量还是很少,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。在惊叹和羡慕外国产品利润高、制作工艺精湛、员工工作态度严谨的时候,国内最优秀的企业家已经悄然积蓄科研力量、迈步于企业升级之路。 
  从个人层面来看,制造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确实很辛苦,对身心、家庭都是长期的考验。他们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有所成就。但工作带来的踏实和满足,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比拟的。这种踏实和满足随着岁月的积累日益增加,无论是在企业、行业还是社会上终将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。 
  所以建议要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很好的结合,即俯下身来,踏踏实实做事,富有成效的思考和钻研,持之以恒的尝试与探索。 
  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、精一行,具备工匠精神和能力的人永远不担心失业,也不会失业。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,唯有自身的实力是最可靠的伙伴。喧嚣之后的落寞,浮华之后的忧愁都与工匠无缘,稳定的生活会伴随着工匠。 
  弱肉强食的市场博弈中,不分国界,只有输赢。制造业的事情必须依靠我们制造业同仁共同面对。靠进口关键功能部件赢取高额市场利润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,在宏观经济下行的今天,赢得市场订单必须靠硬实力,培养大国能工巧匠也就迫在眉睫!